五行学说的五化理解

五行、五色、五味。分别指什么?

【五行】是指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
生辰八字五行是指八字的天干地支五行。
天干的五行:甲乙同属木,甲为阳木,乙为阴木;丙丁同属火,丙为阳火,丁为阴火,戊已同属土,戊为阳土,已为阴土;庚辛同属金,庚为阳金,辛为阴金;壬癸同属水,壬为阳水,癸为阴水。
地支的五行:
寅属木,寅为阳木,卯为阴木;已午属火,午为阳火,已为阴火;申酉属金,申为阳金,酉为阴金,子亥属水,子为阳水,亥为阴水;辰戍丑未属土,辰戍为阳土,丑未为阴土。
普通的理解,所谓生辰八字五行,就是指“生辰八字”的天干、地支的五行。
专业预测人士所说的“生辰八字五行”,多是指为生日天干五行及其喜用。
【五色】:五种颜色:青、白、赤、黑、黄 【五味】1.指酸﹑甜﹑苦﹑辣﹑咸五种味道, 另一说是酸﹑甘﹑苦﹑辛﹑咸五种味道。其实甜就是甘,辣就是辛。
2.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。
3.佛教以乳﹑酪﹑生酥﹑熟酥﹑醍醐五者比喻华严﹑阿含﹑方等﹑般若﹑法华涅盘五时之教。见《涅盘经》卷十四。
4.现代科学证明,人共有五种味觉,即酸、甜、苦、咸和鲜
含义: 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,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,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。

五行思想的基本内涵

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.多用于哲学、中医学和占卜方面.五行指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.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,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,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,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,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.
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,都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(运动)和变化所构成.它强调整体概念,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.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,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.
中国西周末年,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“五材说”.从《国语·郑语》“以土与金、木、水、火杂,以成万物”和《左传》“天生五材,民并用之,废一不可”到《尚书·洪范》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.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.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.”的记载,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,推演到其他事物,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.
在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(克)相生的思想(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),且已把胜(克)、生的次序固定下来,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,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.就在这个时期,《内经》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,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,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,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.
到汉代,董仲舒又把五行赋予道德含义,认为木为仁,火为礼,土为信,金为义,水为智.
五行相克: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.
五行相生: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.
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,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.“木曰曲直”,意思是木具有生长、升发的特性;“火曰炎上”,是火具有发热、向上的特性;“土爰稼墙”,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,生化万物的特性;“金曰从革”,是金具有肃杀、变革的特性;“水曰润下”,是水具有滋润、向下的特性.古人基于这种认识,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,因此在概念上,已经不是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本身,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、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.
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:
“直到现在,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,为了清楚起见,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:
指五种行为原则,疑为荀子所持.
指五种物性,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.
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,如左传里蔡墨所持.
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,如吕氏春秋所持.
指藉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‘存在形式’,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.
指木材(植物)、火炎、泥土、金属及流水.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,活动或变化,孕育或培植,禁制与伏藏.此为萧吉所持.
五行在中医里五行有着特殊的含义.
“木曰曲直”,代表生长、升发、条达、舒畅的功能,在人体为肝.
“金曰从革”,代表沉降、肃杀、收敛等性质,在人体为肺.
“水曰润下”,代表了滋润、下行、寒凉、闭藏的性质,在人体为肾.
“土爰稼樯”,代表了生化、承载、受纳等性质,在人体为脾.
“火曰炎上”,代表了温热、向上等性质,在人体为心.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五行与方位、天干、颜色、神兽等都有密切关系.
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
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
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
五季 春 夏 季夏 秋 冬
五时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
五节 春节(正月初一) 上巳(三月初三) 端午(五月初五) 七夕(七月初七) 重阳(九月初九)
五星 岁星(木星) 荧惑(火星) 镇星(土星) 太白(金星) 辰星(水星)
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
五音 角 征 宫 商 羽
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
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
五情 喜 乐 欲 怒 哀
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
五感 目 耳 鼻 口 皮肤
五觉 色(视觉) 声(听觉) 香(嗅觉) 味(味觉) 触(触觉)
五液 泣 汗 涎 涕 唾
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
五臭 膻 焦 香 腥 朽
五味运行的所在 筋 骨 肉 气 血
五事 貌 视 思 言 听
五兽 青龙 朱雀 黄麟 白虎 玄武
五畜 犬 羊 牛 鸡 猪
五虫 鳞 羽 裸 毛 介
五果 李 杏 枣 桃 栗
五谷 麻 麦 稻 黍 豆
五菜 韭 薤 葵 葱 藿
五常 仁 礼 信 义 智
五政 宽 明 恭 力 静
五恶 风 热 湿 寒 燥
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
五祀 户 灶 溜 门 井
天干 甲·乙 丙·丁 戊·己 庚·辛 壬·癸
地支 寅·卯 巳·午 辰·未·戌·丑 申·酉 亥·子
月(农历) 1月~3月 4月~6月 3、6、9、12月 7月~9月 10月~12月

中华医药的五化是什么意思

五行学说术语,指五行的气化。五行之间,相反相成,不断变化发展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五化宣平。”指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五个生化阶段。

五行到底是什么?

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。其形成由来已久,最早见于西周末年的《尚书?洪范》等历史典籍。几千年以来,它一直是指导古人认识自然、社会和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工具。在传统历史学、预测学、中医学、人体科学中具有十分广泛和普遍的应用。了解五行学说,对于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五行学说认为,不论是自然、社会还是人体,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。五行之五,是指金木水火土之谓。五行之行,是指金木水火土各自按照规律不断运行变化。《黄帝内经》把五行又叫作“五运”。因此,事物的五行构成具有普适性。万事万物不离五行。既然五行如此重要,那么五行到底是什么呢?五行(Five Elements)既指宇宙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气,也指禀五行之气的五种物质。有关金木水火土各自所具有的属性,《尚书?洪范》中概括为“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曰稼穑。”通俗而言,“木曰曲直”:曲,屈也;直,伸也。曲直,即能屈能伸之义。木具有生长,能屈能伸,升发的特性。从气的角度而言,木,实际上是展放之气或者说是气的展放状态。“火曰炎上”,炎,热也;上,向上。火具有发热,温暖,向上的特性。从气的角度而言,火是上升之气或者说是气的上升状态。“土爰稼穑”,春种曰稼,秋收曰穑,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。土具有载物、生化的特性,故称土载四行,为万物之母。从气的角度而言,土是平稳之气或者说是气的平稳状态。“金曰从革”,从,顺从,服从;革,革除,改革,变革。金具有能柔能刚,变革,肃杀的特性。从气的角度而言,金是内收之气或者说是气的内收状态。“水曰润下”,润,湿润;下,向下。水具有滋润、就下、闭藏的特性。从气的角度而言,水是下降之气或者说是气的下降状态。正是由于气的这种五种状态的交替运动,化育了宇宙中千姿百态物质世界。五行和宇宙中万事万物是怎样对应的呢?对宇宙和自然界而言,木火土金水五行首先对应五种具体的事物:木火土金水,称之为“五材”。还对应木星、火星、土星、金星、水星,称之为“五星”。对应一年中的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“五季”。对应一日中的平旦、日中、日西、日入、夜半“五时”。对应新年、上巳、端午、七夕、重阳“五节”。对应东、南、中、西、北“五方”。对应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“五色”。对应“五兽”: 青龙 、朱雀、 黄麟/螣蛇/勾陈、 白虎 、玄武。对应“五畜”:犬、 羊、 牛、 鸡、 猪。对应“五虫”: 鳞虫、 羽虫、 裸虫、 毛虫、 介虫。对应“五谷”:麦、 黍、 禾、 米、 豆。对应“五果”:李 、杏、 枣、 桃、 栗。对应“五菜”:韭、 薤、 葵、 葱、 藿。对应“五恶”(或称五气):风、 热、 湿、 燥、 寒。对应“五化”:生、 长、 化 、收、 藏。等等。对人类社会而言,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“五常”:仁、 礼、 信、 义、 智。对应“五政”:宽、 明、 恭、 力、 静。对应“五祀”:户、 灶、 溜、 门 、井。对应“五经”: 《诗》、 《礼》、 《春秋》、 《书》、 《易》。等等。对于人体而言,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“五脏”:肝、 心 、脾、 肺、 肾。对应“五腑”:胆、 小肠、 胃、 大肠、 膀胱。对应“五体”:筋、 脉、 肉、 皮、 骨。对应“五官”:目、 舌、 口、 鼻、 耳。对应“五指”: 食指、 中指 、大拇指、 无名指、 小指。对应“五觉”:色、 触、 味、 香、 声。对应“五液”:泣 、汗、 涎、 涕 、唾。对应“五味”:酸、 苦、 甘、 辛、 咸。对应“五臭”:膻、 焦、 香 、腥 、朽。对应“五气”:筋、 血 、肉、 气、 骨。对应“五荣”:爪 、面、 唇、 毛 、发。对应“五声”:呼、 笑、 歌、 哭 、呻。对应五种情志,分别为 怒、 喜 、思、 悲 、恐。等等。对于人类文化而言,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于数字,分别为八、七、五、九、六。对应于天干,分别为甲 乙、 丙丁、 戊己、 庚辛、 壬癸。其中甲阳木、乙阴木、丙阳火、丁阴火、戊阳土、己阴土、庚阳金、辛阴金、壬阳水、癸阴水。对应于地支,分别为寅 卯、 午巳、 辰戌 丑未 、申酉、 子亥。对应生肖,分别为虎 兔、 马蛇、 龙狗 牛羊 、猴鸡、 鼠猪。对应五音,分别为 角、 徵 、宫、 商、 羽。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阴阳,分别对应阴阳相互作用的五种状态,即阴消阳长状态、重阳极限状态、阴阳平衡状态、阳消阴长状态、重阴极限状态。因此,五行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五种不同存在状态,它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静态的。张景岳在《类经图翼》中说“五行即阴阳之质,阴阳即五行之气,气非质不立,质非气不行,行也者,所以行阴阳之气也”,此一语道破天机也。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八卦,分别为震巽、离、坤艮、乾兑、坎。等等。总之,五行学说把自然、社会、人体万事万物按照不同的特性划归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的五行系统。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,都存在着相关、相应的联系。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。如《素问?阴阳应象大论》所说的“东方生风,风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,肝生筋”,即是说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、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。因而也有人认为五行学说是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基础。

五行中土代表什么,五行中土的代表意义

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。他们认为世纪万物都是由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元素构成的,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。 我国古典哲学认为,“五行”即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。代表很广泛。 1、五行中土代表的方位:中央 2、五行中土代表的季节(节令):每季末月土。 3、五行中土代表的颜色:黄 4、五行中土代表的五脏:脾 5、五行中土代表的情志:思 6、五行中土代表的天干:戊己 7、五行中土代表的地支:辰戌丑未土 8、五行中土代表的八卦:坤艮 土主信,其性重,其情厚,其味甘,其色黄。土盛之人圆腰廓鼻,眉清木秀,口才声重。为人忠孝至诚,度量宽厚,言必行,行必果。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,愚拙不明,内向好静。不及之人面色忧滞,面扁鼻低,为人狠毒乖戾,不讲信用,不通情理。

五行制化是什么意思

五行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结合

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