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时辰五行排列

一天24个时辰是怎样划分的?

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。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子时23~1点,丑时1~3点,寅时3~5点,卯时5~7点,辰时7~9点,巳时9~11点,午时11~13点,未时13~15点,申时15~17点,酉时17~19点,戌时19~21点,亥时21~23点。现在是什么时辰?教你如何看日晷图
导读(目录)
十二时辰对照表
十二时辰的读音
十二时辰详解
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
“更”和“鼓”的区分
十二时辰养生法(黄帝内经时辰养生)
比时辰更小的古代时间单位
时辰历史
唐诗宋词里的十二时辰
十二时辰对应的生肖
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
中国十二时辰的优雅味道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再现大唐风物
展开↓
十二时辰对照表
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
23:00-00:59 01:00-02:59 03:00-04:59 05:00-06:59 07:00-08:59 09:00-10:59
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
11:00-12:59 13:00-14:59 15:00-16:59 17:00-18:59 19:00-20:59 21:00-22:59
在现代生活中,时间是通过“时分秒”来记录的,但是在中国古代的时间记录方法非常具有中国特色,那就是十二地支。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:子(zǐ) 、丑(chǒu) 、寅(yín) 、卯(mǎo) 、辰(chén) 、巳(sì) 、午(wǔ) 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 、酉(yǒu) 、戌(xū) 、亥(hài)。
日晷
中国古代,人们用“铜壶滴漏”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,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。每一时辰的前一小时为初,后一小时为正。比如7时叫辰初,8时叫辰正,9时叫巳初,10时叫巳正。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,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。旧小说有"午时三刻开斩"之说,“午时三刻”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分12秒。俗话说“女孩难得午时贵”,意思是说午时出生的女孩是最为好命的。又传说子时、寅时、辰时、酉时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必定人中龙凤,日后必能成大事,有成为达官贵人的好命。晨曦破晓是什么时辰?破晓是指早晨刚开始发亮,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,他并不是精确的时间名词而是一个时刻。一般是4、5、6点钟天刚亮的样子。
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、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、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、独创于世的。生活之美,被古人融入十二时辰点点滴滴。吃货的十二时辰,北京十二时辰,杭州十二时辰、晋江十二时辰,珠海十二时辰,大理十二时辰,高校十二时辰
日晷仪也称日晷,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,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,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,是中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。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,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“汉书·律历志·制汉历”一节: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“乃定东西,主晷仪,下刻漏”,而“汉书·艺文志”中列有晷书34卷,但仅存书名,而无内容。中国古代的计时器:圭表、日晷、漏壶、浑天仪
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,没一个夜儿不梦见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四九回:“这等干,只是忒费事,耽搁了时辰了。” 魏巍 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二三章:“这就叫:不是不报,时辰不到。”
宋朝苏轼 《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》:“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,虽每遇潮上,闭得一两时辰……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,自须先期出入,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。”
清朝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昼短夜长,差了三个时辰了。”
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半个时辰前,他陪伴天子酣宴。”

五行各对应哪个时辰?

五行:金木水火土,
对应的时辰:金属性=申时,酉时
木属性=寅时,卯时
水属性=亥时,子时
火属性=巳时,午时
土属性=丑时,辰时,未时,戌时

五行代表的对应时辰

你好,五行代表的对应时辰是:3~9时寅卯辰(辰又代表土)属木,9~15时巳午未(未又代表土)属火,15~21时申酉戌(戌又代表土)属金,21时至次日3时亥子丑(丑又代表土)属水。
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,谢谢

19点到21点是什么时辰?

配谁的最大问题是,你足够好吗?你准备好了吗?你会不会认真去对待。全身心的投入才是真理。说实话,只要你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改变,会有最适合你的人出现的。

十二生肖相对应的时辰?

十二地支对应着一年的12个月,但干支记月是以二十四节气的12 个节为界线。立春是寅月的开始惊蛰为卯月的开始,立春至惊蛰这一时段为寅月,惊蛰至清明之间为卯月。依次类推。 在公元记时中一天的起始时间是半夜12点。在甲子记时中一天的起始时间是半夜11点。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等份,用十二地支表示称为十二时辰。现代记时方式将一天分为24小时。它们的对应关系是: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子 鼠 大雪—小寒十一月 12月 23时—1时 水 阳丑 牛 小寒—立春十二月 1月 1时—3时 土 阴寅 虎 立春—惊蛰正月 2月 3时—5时 木 阳卯 兔 惊蛰—清明二月 3月 5时—7时 木 阴辰 龙 清明—立夏三月 4月 7时—9时 土 阳巳 蛇 立夏—芒种四月 5月 9时—11时 火 阴午 马 芒种—小暑五月 6月 11时—13时 火阳未 羊 小暑—立秋六月 7月 13时—15时 土阴申 猴 立秋—白露七月 8月 15时—17时 金阳酉 鸡 白露—寒露八月 9月 17时—19时 金阴戌 狗 寒露—立冬九月 10月 19时—21时 土阳亥 猪 立冬—大雪十月 11月 21时—23时 水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,在该年出生的人就“属”这个生肖。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,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。时辰的划分:纪时时,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(时辰)。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。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,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。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。子时: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。(23时至01时)
丑时:鸡鸣,又名荒鸡: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。(01时至03时)
寅时: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。(03时至05时)
卯时: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:指太阳刚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(05时至07时)
辰时:食时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,(07时至09时)
巳时:隅中,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。(09 时至11时)
午时: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11时至13时)
未时: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阳偏西为日跌。(13时至15时)
申时:哺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:(15时至17时)
酉时: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。(17时至19时)
戌时:黄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时太阳已经落山,天将黑未黑。天地昏黄,万物朦胧,故称黄昏。(19时至21时)
亥时:人定,又名定昏等定,又名定昏等:此时夜色已深,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静。(21时至23时)

上午10点到十一点是属什么时辰、五行属什么

时辰是巳时:09:00--11:00之前。巳,五行是火。

展开全文